新闻动态分类:
新闻动态分类: 全部 新闻中心 专题新闻 常见问题
  • 默认
  • *新
  • 销量
  • 价格
  • 16

    2016/08

    今年7月,环境保护部印发《“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推动战略环评落地,明确战略环评重在协调区域或跨区域发展环境问题,划定红线,为“多规合一”和规划环评提供基础。战略环境评价是改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建设生态文明须在宏观决策层面进行战略部署,优化生产力布局和国土空间开发,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开展战略环评,重点是从战略层面、运用科学手段确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提出经济社会绿色化发展的对策建议,提升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和地位。战略环境评价应该围绕区域环境质量改进开展系统性研究,对重点问题、重要措施、重大工程进行科学论证,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战略环境评价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生态环境问题,重点提出控制产业和人口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等经济建设领域的对策建议,从根本上缓解生态压力,改进环境质量。战略环境评价应该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落实区域经济社会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抓手。1 推动战略环评,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先导作用 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表现在生态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全面小康的短板,而且表现在环境保护工作机制上的滞后效应。长期以来,经济建设占据主导地位,环境保护主要服务于开发建设活动。即便站在环保阵地*前沿的规划环评,也是在开发建设方案“大局已定”甚至“生米做成熟饭”之后的跟进。弱势地位加上滞后效应,使环保部门只能适度提出调整意见,难以对不生态、不环保的规划方案做出否决性结论。同时,由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研究不系统、不深入,不能做到超前定位保护的边界条件。当前,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国进入注重绿色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此背景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作用尤为重要。而推动战略环评,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先导作用和前置效应。执行环境保**定原则。《环境保**》第五条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真正把“保护优先、预防为主”落到实处,需要环保部门提前准备,科学、明确界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要求,引导各级党委政府把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作为谋发展的重要前提。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行动。按照“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深刻融入、全面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发挥“主阵地、主战场”的统领作用。通过战略环评,从源头提出“融入贯穿”的具体方案,可指导全社会共同履责,共建共享生态文明。调结构、优布局。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尤其在东南地区,产业密度大,土地开发强度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是实现良好生态环境回归的必由之路。但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从长远着眼、在更高层次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环境质量改进现实需求进行战略谋划,明确发展蓝图和实现路径,约束和引导并举,才能持续推进产业的绿色化转型。科学管理、**治理实现环境达标。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破解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环境污染治理难题,实现环境质量达标,恢复良好生态系统,须改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工作模式。“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通过开展战略环境评价,强化宏观层面的战略研究,逐步建立生态环境质量与产业发展、污染排放、生态系统健康等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性、科学性。一以贯之,系统治理,**施策。2 推动战略环评,需要健全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战略环境评价需要建立专门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战略环评结论应该充分发挥前置效应,成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战略环境评价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要加强理论指导与应用。绿色发展是对原有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推动绿色发展将面对思想认识、工作方式等各层面的巨大阻力。战略环境评价要发挥绿色发展的**作用,不仅需要明确提出观点,而且需要以科学理论为重要支撑。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资源承载力理论、环境价值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等都应作为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的重要理论依据。要研究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绿色发展是绿色化的发展,核心是发展,绿色是关键。要正确选择发展方式、准确把握开发尺度,处理好有限环境资源供给与经济增长追求之间的矛盾。做到开发适度,需要客观认识和分析区域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环境保**》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战略环境评价要为绿色发展出谋划策,应该把分析研究区域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作为重要研究内容。区域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是一个复杂命题,可以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深入,先模糊、后准确,先定性、后定量。要协同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演变规律。实现区域经济绿色化发展,须有效解决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很多地方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已经超出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在后续发展中需要重点做好“减法”。近十年来,通过加强企业治理、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我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等削减负荷的根本性措施,都需要从战略层面部署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特有的环境问题也需要进行战略性应对。战略环境评价应该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禀赋,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成因和演变过程,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在发展中解决发展问题的对策措施。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科学论证。“以改进环境质量为核心”是环境管理工作思路的重大变革。改进环境质量需要系统控制、科学管理、**治理。战略环境评价应该围绕区域环境质量改进开展系统性研究,对重点问题、重要措施、重大工程进行科学论证,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江苏提前实施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管控,对江苏有限的生态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地区划定时目的不纯、划定后频繁调整等现象,“红线”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敬畏。战略环境评价应该从维护区域生态的角度,充分论证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的必需性、合理性,减少划定的随意性。要从战略层面提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战略环境评价应该突出战略眼光、战略思维,重点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战略性目标和对策措施。区域生态环境的客观性决定了实施保护的一贯性,战略环境评价应该提出需要战略性坚持的保护理念、观点、原则和对策。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长期性,战略环境评价应该重点研究需要在较长时间跨度上实施的对策措施,明确方向、目标和实施路径。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生态环境问题,重点提出控制产业和人口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等经济建设领域的对策建议,从根本上缓解生态压力,改进环境质量。3 战略环评需要党委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协作,注重成果应用 《党政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规定,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负总责,党委和政府主要带领成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有关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环境保**》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环境质量负责,并且有责任使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战略环境评价应该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落实区域经济社会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建议以行政辖区为单元,由地方党委政府主导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战略环境评价没有法定约束力,评价成果主要发挥导向和参考作用。战略环境评价研究过程中,应该建立会商机制,一方面,宣传贯彻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政策、法规、标准等;另一方面,广泛听取各方面、各领域的意见,统一思想认识,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形成评价成果,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成果的实际效用。
  • 16

    2016/08

    环保设备企业可以说是环保企业中的“先行者”。历经30多年的发展,不少环保设备企业负责人一致认为,面对当前的产业形势,环保设备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首先离不开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也需要通过并购、资本等方式得以发展,同其他上下游企业拓展合作领域。行业缺少“巨人”,非标状况普遍记者在一些环保设备网站上搜索后看到,仅膜片曝气器就有140项结果。有的价格相差数倍,有的甚至与国外产品价格相差10倍。不同于其他设备制造企业,环保设备企业小散弱特征明显:全行业里没有什么“巨人”企业,缺少“国宝级”设备,行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少,专业人才缺乏。同时,有档次与低端产品差异巨大。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普通环保设备的进入门槛低,退出损失也不大,造成低端技术、低档产品和小型企业群体十分庞大,难以集中资源突破瓶颈。而高水平、有档次的产品和技术显得凤毛麟角,满足不了需求,这是行业持续发展中一个很不利的因素。“低档过剩、有档次缺少”的问题对于环保设备行业来说,尤为突出。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的环保设备产品缺乏统一标准,因此无论在采购环节,还是后续配套服务上,用户选择的空间较为有限,对于产品性能、技术含量只能靠以往使用经验以及口碑等判断。以土壤修整设备为例,大型的低温和高温热解吸设备就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但是能够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企业非常少,大多还是在引进国外技术设备。“这种情况下,如果设备零件出问题,更换周期将非常长,由此耽误工期会造成企业损失。”同时,环保设备缺乏标准化。不少企业一直在呼吁加快环保技术产品标准化建设,即制定环保设备产品标准和行业标准,有的还应制定国家强制性标准。以水处理设备为例,凌泰环保就曾参与到中国微孔曝气行业标准的参编中。此外,业内人士还担忧政策驱动造成环保设备市场的波动。“一旦政策引导鼓励,各路资金蜂拥而至,极有可能重蹈光伏业由盛而衰的覆辙。环保设备生产可能会因政策刺激,生产门槛较低出现产能过剩,这是需要防范的潜在风险。这时,设备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与市场接轨。不抱大腿要打造核心竞争力处于环保产业链末端的设备行业,现在不少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一些项目要待验收时才能交付部分款项,所以资金链紧张成了不少企业面临的问题。有企业负责人曾告诉记者,生意做得越大,资金链越紧张。“想过通过上市缓解资金链压力,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业问题。现在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抱上大型国企的大腿,设备企业提供性价比较高的产品,用户保证良好的付款机制。”也有企业不甘只处于为大型企业“打工”的状态。因此,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为设备企业获得“话语权”的重要手段。“说白了,就是让大型企业缺不了你,这样在项目之初,设备企业就可以和客户做好利益分配。”除了进行自主研发,有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仅在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天翔环境与东证天圣合作收购德国**水处理公司——贝尔芬格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BWT) 股权。BWT正是一家较有名的环保设备及服务供应商,旗下拥有多个环保设备和技术品牌,拥有300多项环保**技术。天翔环境的一系列动作体现了公司由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向较前端的环保技术提供商和综合服务商全面转型的战略思路。公司通过对圣骑士和BWT公司的并购,引进了先进的环保技术、环保装备制造能力以及市场渠道和管理经验,快速提升了公司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与此同时,绿创声学收购IAC,维尔利收购EuRec70%的股权,雪迪龙全资收购比利时ORTHODYNE,被收购者都是在相应领域中处于前端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厂商,而收购者有的意图提升技术设备水平,打开国外市场,有的是希望借助并购,将国外设备本土化,拓展国内市场。此外,资本助力也成为设备企业转型的路径之一。仅在8月,就有建昌环保、中宝环保、金益环保等多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主营业务均包括环保设备一项。有业内人士表示,要引导资金流入具有高技术水平研发的企业,有助于提升我国环保设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升级。设备企业提升自身技术实力,进而寻求转型时,一些平台型企业也愈加关注技术设备研发,希望尽可能延伸产业链。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一说大型企业就是有资本和资源整合优势,要技术可以引进或者买买买,现在情况已经有所转变。以污泥处理设备为例,传统做法关注产生后如何降低含水率,如今可以考虑通过技术设备降低污泥产量。这种技术和设备都是需要企业静下心来深入研究的。”